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确认出席本届大学校长论坛

日期:2010-07-19 浏览:353 来源:品牌中国网

  经过本论坛组委会的多方努力争取,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先生确认将出席本届大学校长论坛!并作为高峰对话嘉宾,与在场的其他媒体主编、企业领袖等嘉宾进行深度交流。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

  葛世荣校长简历:

  人物简历:

  葛世荣,男,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中共党员。

  1963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在黑龙江矿业学院矿山机械专业读本科。

  1983年9月至1989年7月,在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读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4年10月至1997年3月,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后任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

  2007年8月至今,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

  学术兼职

  葛世荣教授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理事。

  教育部第五届、第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摩擦学与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润滑与摩擦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

  全国煤炭设备管理协会副理事长。

  《摩擦学学报》编委、《煤炭学报》编委。

  学术成果

  葛世荣教授长期致力于机械摩擦学和可靠性工程研究,取得了高水平成果。

  研究方向:工程摩擦学;可靠性理论与应用;生物摩擦学;救灾机器人技术。

  他先后提出了零件可靠性设计的拉格朗日乘子法以及摩擦传动的可靠性理论,并广泛应用于矿井提升机事故治理、摩擦传动可靠性分析等重要工程领域,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多项科研项目,出版2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并多次被SCI、EI、CSCD等收录130余篇(次),被SCI、CSCD等引用100余篇(次)。

  葛世荣教授的科研成果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炭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以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并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与合作研究。

  荣誉称号

  1991年,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人事部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1993年,获得“中国科技奖励基金会孙越崎青年科技奖”;

  1995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二等奖”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

  1996年,被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7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专家”称号;

  1999年,获得“第二届江苏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以及“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再次被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1988年5月,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6年1月,江泽民、吴邦国同志视察我校。1999年建校90周年前夕,江泽民同志为我校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李鹏同志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李岚清同志专程到学校视察,对学校办学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2005年元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著名矿井瓦斯防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师周世宁教授,并指出能源工业发展与安全生产离不开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希望中国矿业大学保持特色,办成精品。2009年1月29日,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德国默克尔总理的共同见证下,江苏省与德国北威州共建徐州生态示范区合作协议正式签署,使我校“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成为这方面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2009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给我校30名奔赴西部艰苦行业基层一线工作的毕业生回信:“同学们:基层艰苦地方需要你们,那里大有可为,希望同学们努力奋斗!”2009年10月12日,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中德经贸与教育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我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了两校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2009年10月18日,学校迎来了百年校庆,胡锦涛同志发来贺信,刘延东同志到校视察并出席校庆庆典大会。

  中国矿业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设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类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其中4个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9个省重点学科(其中4个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4个部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4万多名毕业生。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一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项;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0项,省部级优秀教材奖64项;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优秀课程群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品牌专业10个、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建设点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建设点12个。近年来,我校本科生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600多项,大学生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00余项。1999年以来,我校有1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学生46000多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5000多人、普通本科生26500多人、留学生100多人。

  中国矿业大学致力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391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387项,包括“863”项目22项、“973”项目34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0项等;先后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0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70项;申请专利978项,授权625项,出版各类著作818部,编写教材334部。近年来,学校积极实施国际化教育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同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澳大利亚斯运伯恩科技大学、美国肯塔基大学等近5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2008年,学校与德国Bochum工业大学、DMT、DBT等知名企业联合成立“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先生出任该中心名誉主任。百年校庆期间,中德中心首届理事会正式成立,我校与国外10所知名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与澳大利亚8所著名高校合作成立中澳学院。2009年12月,我校与西澳大学、昆士兰大学签署了共建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600多人;在专任教师中,教授238人,副教授384人,博士生导师197人,硕士生导师662人;先后有8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2人获首届全国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2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人获孙越崎能源大奖,11人被列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对象,10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1人入选煤炭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00人次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99人次和8个学术梯队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160多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矿业大学拥有较为完备和先进的教学科研实验设施。图书馆藏书210万册;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5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配套齐全的文化、体育、生活设施。校园占地面积4413亩(文昌校区1555亩,南湖校区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