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会林:16岁参军,59岁创办电影节,90岁仍讲述中国故事

日期:2024-05-09 浏览:10714 来源:品牌联盟网

  5月4日,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青春之夜”圆满落幕。而这个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国家级电影节,正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首创。此前3月,黄会林刚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并光荣入选2024年“最美巾帼奋斗者”。日前,她又成为了“2024中国十大品牌女性”候选人。

640.webp (2).jpg

  人的一生,倘若被精心雕琢成一本书籍,那么黄会林的“人生之书”,厚度将远非寻常,它不仅仅是纸张的堆叠,更承载了岁月的积淀与智慧的凝结。她16岁参军,然后随部队走上抗美援朝前线保家卫国,24岁正式踏上三尺讲坛,59岁首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75岁创造性提出“第三极文化”……如今,90岁高龄的她,正致力于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黄会林这本书的厚重感愈发显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哲理的人生哲学著作。

  第一章:青春赴朝,英雄遗志铸信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的感召下,正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三的黄会林毅然报名参军,那一年,黄会林16岁。跟随志愿军抵达战场后,黄会林在高炮部队政治处当宣传员。当战斗打响,她就到前线山头送炮弹、运送伤员。其中最令她难怀的一场考验来自于清川江大桥保卫战。这场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上千架次敌机昼夜出动,仅她所在的512团就有百余位战士战死沙场。因为没有棺材,战友们的遗体只是被擦干净,装进白布口袋,就地掩埋,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640.webp (3).jpg

候选人供图

  这场战斗结束后,黄会林所在的高炮512团,评选出了100名人民功臣,黄会林是唯一的女兵。朝鲜战场,铸就了黄会林后来的价值观和人生信仰,也奠定了她一生的事业追求。在战斗中她亲眼看到战友们的牺牲、为国捐躯,这是对她终生的教育。她深刻地认识到,“不光是我,我们整体的战友们,都会产生一种信仰和理念,就是今后祖国需要我做什么,就应当不讲任何条件地去做。我的生命不只属于自己,还属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要把他们的那一份责任也扛起来。”

  第二章:文化播种,桃李芬芳满天下

  1954年1月,从朝鲜战场回国的黄会林在北师大附属工农速成中学继续学习,用一年半时间补习了初中高中的课程。1955年,她被保送到北师大中文系,1958年提前毕业并留校任教。刚留校时,组织上问她:“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缺人,你可不可以去?”黄会林不假思索地回答:“好。”从此,黄会林开始了迄今长达66年的教学与文艺生涯。

  1978年后,北京师范大学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要求,黄会林的工作转型为现代戏剧,为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中国现代戏剧研究课。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黄会林意识到,仅在课堂上教授戏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于是,她和爱人绍武在1986年创办北国剧社,公演莎士比亚戏剧,北国剧社也是第一个被写进中国戏剧史的当代学生业余演剧社团。1990年,她还出版了第一部中国话剧史研究专著,在学术领域开疆拓土。

  1992年,北师大艺术系被批准成立,时年58岁的中文系教授黄会林,受学校委任挑起重建艺术系的重担,创建影视学科。经过艰辛筹备,一个崭新的学科构建起来,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黄会林本着“知行合一”的理念,在青年教师们的提议下,创办了第一个以大学生为参与主体的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至今,活动已成功举办了31届,逐渐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和当下中国电影文化发展格局中一道耀眼的风景。

11.jpg

  来源:央视新闻

  1995年,北师大开设中国高校第一个影视学博士点,黄会林也因此成为我国高校第一位影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98年,正当艺术系各方面工作有序推进的时候,64岁的她向学校提出让位于年轻人。2002年,北师大建立艺术与传媒学院,已经68岁的她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创始院长。3年后,在黄会林和师生们的努力下,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科通过评估,获得了“双一流“”与“A+”。

  2014年,80岁的黄会林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希望学生对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进行成体系、成系统的学习,除了自己亲授外,还组织全国乃至世界的权威专家一道授课,内容涵盖易、儒、释、道、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古代戏曲等国学经典。如今课程已经延续10年,学生期末平均评分近乎100分。学生在匿名评价表中写道:“通过这门课,为探寻真理找到了方法,增强了自身从事文艺研究的责任与自信。”

  第三章:扎根于华夏,赓续文化自信

  2008年前后,黄会林和丈夫绍武经常讨论国内文化现状。她认为大家习以为常的表达,如饮食习惯、言谈话语等被国际的强势文化覆盖,为此感到忧虑。黄会林认为,中国文化是要吸收国际的、世界的精华,但是必须有自己的坐标。

  2009年,在北京文艺论坛上正式提出“第三极文化”,这个新颖的理念很快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第三极文化”理论中,她明确地提出:“面对强势文化的包围,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忽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和自我更新能力,而应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加强文化自信,寻找中国文化自己的坐标,发展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中国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接轨。”

640.webp (4).jpg

  2010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76岁高龄的黄会林担任院长。2011年,黄会林组织创设“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邀请外国青年到中国,拍摄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短片,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这成为了国内非官方、跨文化的影像实践与人际交流项目之一。

  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加坡国事访问的演讲中对“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历史的长河中,随意翻过的一页,可能隐藏着个人一生的悲欢离合与艰辛奋斗。当翻开黄会林这位非凡女性的“人生之书”时,那种震撼与感动更是难以言表。黄会林这本书,厚重而充满力量,每一页都记录着她坚定的步伐和执着的追求。她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无畏,为保家卫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战后,她以知识的火炬,燃亮了66年教育之路,培育英才无数,桃李芬芳满天下;她更是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倡导民族自信,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