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人物 | 卫哲:少年成名的金牌创投人

日期:2021-12-25 浏览:12044 来源:品牌联盟网

1.png

  2021年1月,“平凡的荣耀”融资中国第十届资本年会在上海举行,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在会上作了“以攻为守,加速新布局”的主题演讲。卫哲表示,疫情不会改变太多商业本质,它是一个加速器,让本来就应该好的行业加速变得更好,让本来就应该是夕阳的产业,落的更快。

  作为资深经理人与创投人,卫哲的观点客观而深邃,理性且精准。从少年不惧到中年坚韧,卫哲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当他开始专注于传播创业之道时,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创业者推崇与追捧。在商场冲锋的人群中,卫哲显然已经成了一部分初创业者的精神领袖。

  23岁,大学刚毕业,成为“中国证券之父”管金生的秘书;26岁,成为“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32岁,成为世界500强百安居最年轻的中国区总裁;36岁,空降阿里巴巴担任B2BCEO,带领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41岁,从阿里转身,创办嘉御资本并出任董事长。

  少年意气,春秋日月不与争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他到达了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简单的成功与失败已经无法将他定义。

  他是书生,神情冷静和一丝不苟像极了每次考试都拿高分的学霸;他又像游僧,在江湖漂泊中一路悟道,每一次职场转换,都是他克服短板后的一次螺旋式跃升。

  很多人将卫哲的职业生涯视为自己终生追求的“传奇”。大学毕业9年,卫哲从一名小小的秘书做到史上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总裁,他的职业发展道路几乎是火箭式上升。

  1993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卫哲,在曾被称为“中国证券之父”的万国证券总经理管金生身边做秘书,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份职业。老板喝一杯水多长时间,多久换一个打火机,老板看过的报纸,他也会剪裁下来,用来引导自己下一步的工作。对细节的极致要求,也让管金生对他身边这个秘书刮目相看,并逐渐放开手脚,让卫哲做更多的尝试。卫哲也因此一路高升,不久后就出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的副总经理。

  离开万国证券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财务短板,卫哲选择加入普华永道,从小小的财务顾问做起。1997年,他主动要求做纯英国的并购业务。商业环境陌生和客户不信任的挑战,使他整整半年没有接到一单,许多人对卫哲产生质疑。但他很清楚,这是必须迈过的一关。一边学习财务知识,一边去拜访英国企业,无论大小,挨个拜访,免费为他们做财务工作,赢得企业主信任。就这样坚持了半年,卫哲终于赢得第一单。此后,他越战越勇,在一年内被破格晋升两次。

  但为了弥补自己管理大团队的短板,2000年,卫哲加入了做建材零售的百安居中国总部并担任CFO。在百安居,卫哲频频请缨,主动要求增加任务,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干了七个人的活,同时分管着9个部门。2002年,32岁的卫哲当仁不让,以绝对的实力出任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在其治下,百安居在中国的门店由5家扩张到了50多家。三年内,营业收入由不到一千万美元,提升到了10亿美元。

  胜任百安居的工作以后,卫哲的梦想就是管理一家在全球行业内领先的中国公司。

  2006年11月,在马云的盛邀下,卫哲出任阿里B2BCEO,开启了他新的人生阶段。卫哲所要做的,不是创立这个企业,而是带领它逐渐壮大,走向世界。

  卫哲曾说,没有离开百安居的理由,但有很多加入阿里巴巴的理由。

  1. 阿里巴巴从事的是电子商务,自己过去的经验是商务,阿里巴巴可以给自己带来没有接触过的“电子”;

  2. 百安居的跨国采购经验使自己对买家的需求非常熟悉,可以为阿里巴巴提供买家服务方面的经验;

  3. 自己有带领团队从200人增加到13000人的经验,可以帮助阿里巴巴在高速成长中减少成长的烦恼。

  在阿里,卫哲负责阿里超过10年的老业务,是电子化水平极低的中介业务。而更重要的是,卫哲加入阿里时,适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但是,卫哲不负众望,在他担任CEO期间,阿里的季度营收从5亿元,增长到14.5亿,净利润从1.5亿元,增长至3.66亿元。营收增加近3倍,利润增加1.44倍。他带领阿里,成功完成IPO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11年,卫哲离开阿里,从职业经理人,转身成为投资人。

  离开阿里后,卫哲迅速成立了嘉御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成功吸引老东家阿里掌舵人马云、香港“小超人”李泽楷的纷纷入股。

  转战风投,一路风景一路歌

  2011年卫哲创立嘉御资本,将多年的管理经验嫁接到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为优质企业提供免费咨询,推动企业高速成长为独角兽乃至超级独角兽企业。

  他总结前面的人生三段经历——7年的投行、7年偏传统的零售、5年的互联网电子商务,思考有没有一种职业可能把三段经历都用上,去帮助别的企业家。他找到的答案正是投资。

  在阿里巴巴有句话是说,市场上不缺一个会赚钱的公司。同样,市场上不缺一个仅仅赚钱的投资机构,带有阿里烙印的卫哲希望嘉御有点不一样。

  嘉御的合伙人,都不是纯财务金融出身,都是做企业出身且曾经做过10年以上的高管。现在嘉御的四位行业组长来自于完全不同的背景:有来自于全球消费品牌消费领域运营背景的同事;有来自于国内一线投行背景的同事;有来自于法律和审计背景的同事;也有出身于投资领域的同事。正是由于不同背景带来的多元化,使团队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实现了集体学习、集体进步的机制。

  给真正优秀的企业,提供免费、专业化的战略咨询,创造资本以外的价值,从而获得企业为嘉御独家创造的投资机会。这使嘉御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VC/PE市场中,独树一帜地实现了差异化战略。

  “我们给自己定位是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老司机,我们不再开车了,我们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一不碰不抢方向盘,二也不会被动地作为一个简单的乘客,这是我们给自己找到的定位。”卫哲说。

  让优秀的企业接受投资并非易事,因为都“不差钱”。卫哲说,“我们得先咨询,等他们认可以后,创造投资机会。”

  以嘉御2017年投资安克创新为例,这是一家国际消费电子领域的“隐形冠军”,安克创新是创业板试行注册制后首批上市企业之一。在接受嘉御入股之前安克创新“不差钱”,但嘉御以先送管理的方式得到企业的认可并如愿投资。根据安克创新招股意向书,2017年-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亿元、52.3亿元和66.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9亿元、4.27亿元和7.22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高速增长。

  拥有多年管理经验的卫哲,最擅长将一家本来就已经火热发展的企业带入更加快速的增长轨道。卫哲自认为最像“中学老师”,因为以前当CEO的时候,公司基本上都处于中学阶段,1-10是最擅长的,做过很多次,但0-1并不擅长。中学相当于青春期,企业还处于高速成长阶段,也是最需要帮忙的时候。

  2018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嘉御开始布局纯技术,预计未来三年会收获不少于三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卫哲认为,投资科技公司,并不是团队进化的结果,而是嘉御在积累了大量的被投企业之后,可以用已经投过的大公司来做检验,因为技术最终是要商业化产业化,商业化产业化是要得到客户的认可。现在嘉御在消费、跨境电商、硬科技的资产配置比例大约为4:3:3,其中消费的占比最大,30%是企业服务,还有30%是硬科技类公司。

  但是,征途漫漫,与旌旗猎猎并肩的永远是漫卷黄沙。

  2020年的疫情黑天鹅,打乱了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投资节奏,特别是在第一季度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投资机构业务陷入停滞,但在也有一些机构拨开疫情的迷雾一往无前,加快布局。

  2020年上半年度,100天,嘉御投了10个项目,是成立9年来“投资项目最多、金额最大的第一季度”。卫哲说,第一个原因是疫情加速了判断,好的更好,坏的更坏;第二个原因是,疫情期间有些企业可能更需要资金帮助,加快投资可以尽快让他们获得资金;第三个原因是,此时大量投资机构停滞,可以不受其他机构的干扰。

  在嘉御投资的企业中,40%在疫情期间逆势发展,40%基本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受到影响的不到20%,只有20%的公司需要一定的帮助和辅导。

  全球最大的PE投资机构黑石创始人苏世民在他的自传《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写道,“成功的企业家、经理和个人都是具有志在必得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精神的人。他们会在恰当的时刻当仁不让。当其他人谨小慎微时,他们会接受风险;当其他人瞻前顾后时,他们会采取行动,但他们会选择明智的做法。”

  卫哲在疫情发生之后的临危不惧和敏捷反应,展现了一个成功领导者的特质。

  “规模我们不是最大,回报我们不是最高,但我们可能是最有特色、最稳健的,我们希望在行业中是口碑最好、最受企业家欢迎、令人尊敬的投资机构。”这就是卫哲希望嘉御在投资行业上通行的标签。如今嘉御已经成长为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60亿元、个性鲜明的私募基金公司。

  卫哲现在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率领嘉御避开投资的险滩扬帆远航。

  百战归来,策马扬鞭在讲坛

  卫哲曾经说过:对于事业,成功没有捷径,人生需要规划;他说要在40岁退休,走上讲坛。如今,百战归来,卫哲兑现了自己40岁后走上讲坛的诺言。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都爱听卫哲的课,探其究竟,或许“实战经验”带来观点上的一针见血、一语中的、一览无余才是关键。

  他谈用人:企业招聘时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是下放招聘权和总要找精英、专家。

  他谈合伙人:中国大量的公司,并不真正理解合伙人制。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与伪合伙人的区别就在决策权上,而不是体现在经济利益上。

  他谈新零售:新零售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获客成本低。

  他谈销售:销售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对KP(Key Person关键人)。

  卫哲已经是混沌平台上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既有丰富的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同时积累了多元的创新实践打法,是理论与实践融汇贯通的集大成者。

  未来想成为千亿公司,应该如何抓住时代脉搏。卫哲讲到,消费万变不离其宗:人、货、场。不仅这三个字不能变,就连次序也不能变。

  首先是人。关注人群结构和人群画像。嘉御资本在10年前就开始投资消费,关注的对象始终都是25岁的年轻人。为什么做消费或者做投资只要盯住25岁人群,尤其是盯住25岁的女性群体就可以呢?因为只要打透这个人群,你的品牌定位是会溢出的。18、19岁的女孩子会抬头仰望25岁的小姐姐在消费什么,想要追随她们的脚步。30岁女性希望自己能够更年轻一些,会往下看25岁的小妹妹在消费什么。所以不要怕聚焦在25岁会让产品定位收窄,针足够细才能扎进去。

  做投资和创业其实是一样的,要抓住未来而非现在的消费主力。

  其次是货。第一,尽量做相对快消品和相对耐用品。嘉御资本对消费品有一个很独特的分类方式,是根据互联网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构建出来的,一个指标是频率,另一个是ARPU值,代表客单价。在这个分类方式之下,消费品分为绝对耐用品、绝对快消品、相对快消品、相对耐用品四种。对于市值千亿的公司来说,要更看好相对快消品和相对耐用品这两类,尤其是相对快消品。第二,争取做到合法成瘾性消费。成瘾性不只是一个概念,它是有数据可供参考的,体现在一个产品留存下来的用户,其ARPU值不降反增。比如网络游戏,当你一旦喜欢,花在这上面的时间、金钱就会呈递增趋势。第三,争取做到器材加耗材的组合。有一些产品天然就是器材加耗材。电子烟,烟杆是器材,烟弹是耗材。电动牙刷,牙刷杆是器材,牙刷头是耗材。那么做器材的公司,就要想想怎样能做耗材;做耗材的公司,要想想能不能做器材,以此来带动销售。

  再次是场。在谈场的时候,首先要问产品是电商友好型,电商非友好型,还是电商中立型?这不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看,而是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去超市把一箱水扛回去,既很重也没什么乐趣,所以会网上下单,等人把一箱水送来。这一箱水就是电商友好型。如果只是买一瓶水呢?这就买的是电商非友好型产品。因为买一瓶水去便利店、自动贩卖机更方便,电商和外卖都很难满足你一瓶水的需求。当然,还有一些产品线上买、线下买都没什么差别,我们称之为电商中立型。

  卫哲认为彩妆类化妆品属于电商非友好型。因为消费者需要自己亲自试一试产品,需要线下的强体验。我们看到直播带货售出率很高,却看不到产品的退货率。凡是退货率高的产品都属于电商非友好型产品。电商非友好型产品,就需要线下开店销售。

  诸如此类的商战理论,卫哲还有很多很多,并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实战40讲》,被创业者们奉为圭臬,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创业者奋勇前行。

  卫哲总结:大的公司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公司必须大。

  宗教的核心精神就是利他主义的信仰。就像一个伟大的宗教一定是利他的,一个品牌在大的基础上走向伟大,一定是坚持利他主义和长期主义带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