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丰:融合与崛起——解读贵州经济发展战略

日期:2014-08-08 浏览:1383 来源:品牌中国网

  第一层次,“既求所有,更求所在”

  融合的前提是开放。通过开放,引进外资、引进外企、引进技术。开放初期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只求所有,不求所在”,担心对外开放,土地、市场和其他资源被别人占用了,一部分利润被别人拿走了,经济总量虽然上去了,当地原有经济的比重会下来。出于这种考虑,迈不开开放的步伐。一种情况,“不求所有,只求所在”,有些地方搞所谓“合资潮”,仿佛不合资就不算改革,把自己原有的可以发展的企业和品牌都放弃了。总结这两方面经验教训,明确了开放和融合应该是“既求所有,更求所在”,开放不能局限在当地“所有经济”,而应该大力发展“所在经济”,并用“所在”促“所有”。

  第二层次,“既求所在,更求所特”。

  开放扩大之后,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情况: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加大招商力度,各种资本、各种产业、各种企业来得很多,单纯从数量上看似乎获得了成功,但由于没有恰当的选择标准,“捡到栏里都是菜”,产业过于杂乱和分散,空间布局也不合理,没有形成能够发挥当地优势的特色产业,更没有形成有规模有特色的产业集群,结果经济竞争力却下降了,经济效益并不理想。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人们对融合提出了第二层次的要求:“既求所在,更求所特”,这就把开放和形成特色经济结合起来了,明确了融合的方向。

  第三层次,“既求所特,更求所新”。

  特色是区别,高新是水平。特色产业不一定全是高新产业。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往往发生落后产能的转嫁问题,把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业或企业转转移到后发展地区。后发展地区也往往由于缺乏自信,即使有跨越发展的追求,也缺少超越发展的思维。其实,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不仅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就是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也常常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于是,在后发展地区的融合发展战略中还应该加上八个字:“既求所特,更求所新”。不可能全新,至少有高新的亮点。

  从全国来看,融合发展的三个层次,大体上代表着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先是树立“既求所有,更求所在”的观念;然后是明确“既求所在,更求所特”的标准;最后则是提出“既求所特,更求所新”的追求。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一步深一步,一步高一步。

  相对后发展的贵州,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后发优势:先行者的成果和经验可用较小的代价拿过来;先行者的失误可以成为借鉴,“没有做”与“做错了”相比也是一种优势;没有画过的白纸,既可以成为稀缺,又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生态环境的优势更是如此。所以,贵州经济在开始走上快车道之初,就同时掌握了融合发展的三个层次的要点。正在兴起的贵安新区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亮点。2013年富士康与贵州人民政府签订了建设新区的协议。产业园区由信息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国际数据中心、养生乐活产业园、户外体育园、数位内容创意园、富贵安康生态小镇七大项目组成。预计到2016年实现总投资500亿元,2018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2014年6月将试生产。其中,2013年10月21日,中国电信云计算基地开建,2013年

  12月16日,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动工兴建,三大运营商云计算项目落户贵安新区。所有、所在、所特、所新的结合都体现出来了。

  第三个“三”:融合发展的三个平台

  融合发展需要三个平台:空间平台、机制平台、品牌平台。

  首先是空间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城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四化协调”要有空间配置观念。经济发展不仅要讲数量、讲质量,同时要讲空间配置。城镇化的基本矛盾就是要素整合和空间配置的关系。同样数量和质量的经济,因空间配置不同,其作用和效益相差很大。错误的空间配置,是建设性破坏。

  先发展的沿海地区,由于只有工业化观念,没有城镇化和空间配置观念,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空间布局既不合理,又不集约,以致引发世界瞩目的太湖污染事件。珠江三角洲也有类似的问题。北京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基础原因是资源空间配置问题。

  我们看到,贵州在打造空间平台方面已经做了很好的工作。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示同意设立贵安新区,涉及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有提出建立和发展黔中经济区。黔中经济区包括全部贵阳市和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部分地区。划分为三个圈:贵阳环城高速以内为核心圈,距离环城高速50公里以内为带动圈,距离环城高速100公里以内为辐射圈。黔中经济区处在全国“三纵两横”城镇布局中长江横轴和包昆纵轴的交汇的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建设,整个区域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经济区内,资源、地势、工业、生态、人文等方面都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

  我还注意到,省委、省政府还对全省的各个城市和地区,包括省会贵阳市和安顺、毕节、六盘水、遵义、铜仁、黔西南、黔东南、黔南各市各地区做了明确的特色定位,这就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和发展,是空间配置更合理,使空间平台更高效。

  第二是机制平台。建立良好机制的方向就是十八大指出的,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两者不是对立或平行关系,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有形的手,一是保证和促进无形的手按照市场规律正确地发挥作用,不要去代替它。二是防止无形的手自发作用带来的负面作用,制止市场上的消极现象。三是在市场经济达不到或不该达到的领域,例如公共服务,担当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实践看,发展中容易出现三个问题:一是只注意经济发展速度,不注意经济质量和生态建设。二是只注意城镇的扩张和现代化,不注意历史文化传染承。三是只注意钱的多少,不注意人的幸福,尤其是农民利益保护不够。通过好的机制设计,尽力防止这三种问题的出现。

  我认为,贵州在这三个方面都是敏感的,还多了一个民族问题。贵州的生态是比较好的,也是比较脆弱的。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有多大承载力,是需要谨慎估价的。贵州的许多城镇和村落都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历史文化传承,更是一个值得十分小心的问题。实体文化传承和意识文化传承都要注意。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城镇和村落,首先要确定那些建筑不能拆,再确定城市建设规划。城镇新区建设要考虑当地历史文化元素和现代化元素的融合,防止“千城一面”。

  机制平台是靠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综合而成的。城府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第三个是品牌平台。融合是双向的,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无论引进来还是走出去,品牌都是最重要的桥梁。品牌是基于内而见于外的东西,是基于实而见于虚的东西。有了品牌,才能更好的实现内外结合,虚实结合。有了品牌,一个地方的经济、产业、企业乃至整体形象,才能更好地被全国和全世界所认知,既助推一个地方的崛起,又标志着一个地方的崛起。

  平牌平台是一个立体的平台,至少应该包括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品牌,城市品牌是区域品牌的一种。在打造品牌这方面,西部不应该有任何自卑。贵州茅台的品牌不仅驰名中国,而且已经驰名世界,必将带动贵州白酒产业品牌的发展;贵州的生态、贵州的文化,已经孕育出贵州旅游的品牌,“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已经家喻户晓。贵州的中药产业,依据它独有的3800多种药用植物的丰富资源,必然打造出它的产业品牌,而且已经有了贵州苗药等企业品牌。拥有56个民族和30%少数民族人口的贵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品牌,也一定会开放出奇葩。随着黔中经济区和贵安新区的成长,“爽爽的贵阳,筑梦的地方”,必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和认可,区域和城市的品牌必然迅速崛起。

  品牌平台的打造取决于“三心二意”,“三心”是:决心、信心、耐心。“二意”是:诚意和创意。

  以上所讲的“三个机遇”,“三个层次”,“三个平台”,是我对贵州融合发展战略的解读,可能流于肤浅和片面,但我是怀着一股热情,想对贵州的发展擂鼓助威。我相信同时也祝愿,在贵州省委省政府、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贵州和贵阳一定会更好更快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