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勇出席新三板品牌峰会:科创板是创新,还是重复建设?

日期:2019-04-10 浏览:556 来源:品牌联盟网

  以“寻找鲨鱼苗”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新三板品牌峰会于3月30日在北京顺义举办,本次峰会由赵全营镇人民政府、品牌联盟、鲨鱼汇·新三板品牌联盟主办。力鼎资本CEO高凤勇和众多行业专家一同出席本次峰会,针对科创板创立以来对新三板市场引发的迅猛影响建言发声。

1.jpg

  会上,高凤勇就学习科创板的经历,与在坐的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科创板与新三板的发展路径》。他表示,科创板最终的面纱还没有揭开,未来尚不可知。

2.jpg

  在谈及科创板的建设到底是创新,还是重复建设的问题时,他认为,这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紧密相连。针对多层次的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呈现金字塔形,交易中心有新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的建设愿景,科创板定位不明的情况。高凤勇推崇建设科技大大板,即大型的科技公司,大市值的科技公司。科创板、新三板、创业板齐头并进,是社会上的普遍解读,对于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上板的解读,高凤勇称之为科技小小板,他认为科技小小板是重复建设,科技大大板是创新。

  针对一些券商认为科创板是介于新三板和创业板之间的板块,科创板等同创业板的认知,高凤勇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两种解读会产生一系列的错误动作,新三板,创业板、科创板的标准在细节上千差万别。

3.jpg

  他从2018年11月的数据统计来讲,创业板2009年“开闸”至今已有近千家公司,总市值只有4.4亿人民币。创业板建设了10年,近1000家企业市值总和远不如阿里、腾讯两家企业。A股的大市值公司主要集中区域并非民营,在金融、能源、交通、建设、房地产这些领域尤为突出,科技企业明显失衡。

  他提到,建立科技大大板市场的原因,实际上是弥补资本市场的遗憾。有新闻报道称在纽交所70%的公司属于科技行业,其中50%是中国企业,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科技企业微乎其微。

  目前科创板标准已经落地,企业家之间的纠结的点不在于标准,而是后边的行业文化。目前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法规标准之间的差异微妙,因为法规标准通常是五套标准,同股不同权、红筹是两套,再细分总共是10套标准,只有一套标准是要求盈利的。原来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都要求盈利,多数行业人只看能用的第一套盈利标准(最低标准),即市值最低标准。他解释道,如果盈利市值最低,那么不盈利要到40亿市值,最低标准是第一标准。

  科技创业——推动科技创新,有着非常严格的三点行业定位。第一,重点支持六大行业;第二,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第三兼顾市场认可度高的新模式。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同时还要推动新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本质上已经不再是推动互联网;太多的创业企业迎合新模式,实际只是兼顾;市场认可度高既要有行业地位,又不能有太多的负面新闻。他认为,试点阶段的科创板的门框非常窄,企业达到基本的标准并不意味着可以进入科创板。

  按照高凤勇对科创板是科技大大板的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各个板块为对应关系,左右是门框,行业的门框,上下是门槛。他对门槛的解释是盈利,在科创板里最主要的壁垒是市值而不是利润。目前新三板市场是全中国门框最宽,门槛最低的;中小板、主板、创业板是门框收窄门槛提高了,意味着它的法规门槛提高了;科创板是门框是最窄的,不惧亏损,但是要求大市值,法规门槛如此,执行门槛尚不明确。高凤勇提到,如果是科技大大板的定位,中国这些板块之间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如果是卡在创业板和新三板之间的门槛,重复的建设没有任何战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