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砚农:树立驾德——驾校应该成为培育驾驶文明的摇篮

日期:2015-06-04 浏览:690 作者:郑砚农 来源:品牌中国网

郑砚农.jpg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郑砚农发表主题演讲

  品牌中国网讯 2015品牌驾校颁奖礼暨首届中国百强品牌驾校高峰论坛于6月6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驾校代表、品牌专家、媒体代表等出席了本次论坛。图为: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郑砚农

  郑砚农: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百强品牌驾校论坛。看了这次活动的评选标准,除了驾校规模这些硬指标,更突出了品牌建设和社会公益这样的软指标。我认为在当前新常态下作为一个驾校的衡量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本着这样的思路,我想借此谈的题目是树立驾德——驾校应该成为培育驾驶文明的摇篮。

  一、汽车社会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既要积极促进其良性发展,也要抱有一颗平常心态(就像我们对待当前的新常态)。在汽车诞生之前,人类是使用牛、马和自己拉车。从1705年纽卡门投入使用到1885年卡尔·苯茨用二冲程内燃机制造了第一辆三轮汽车,这期间过去了近三百年。而从1885年到1985年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城市化文明进程使得人类生活不仅有了下水道还有了抽水马桶。汽车也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工业2.0到了工业3.0.这个标志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德国汽车生产线上的新成果“just in time”。

  汽车在诞生初期,像马车一样慢,完全是权利、富有的地位象征。而在规模化时期,虽然仍带有身份象征,但更多的像冰箱,彩电一样成了生活必备的交通工具。而随着工业3.0向工业4.0的进步,工业文明更多的带来了是人类生活个性化服务。是从以车为本逐步向以人为本转变。

  而我们回顾国内汽车社会的发展,我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有私家车,这不过是三十多年。因此从使用工业文明成果到如何看待汽车社会文明建立应当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建立以人为本,和谐的汽车社会文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立法,执法,管理,培训,科技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最重要是把以人为本的道德精神贯穿其他各个环节。举几个例子:

  1990年我在美国遇到一个中国留学生,他驾着刚学会开的车,打工回家。在路口操作失误与别人发生了剐蹭。这个没人的路口立刻出现了警察,警察说我刚看到情况是你的责任。留学生说承认,愿意接受处罚。警察在开了罚单后,还递给他一张当地交通事务律师所的名片,说如果你认为处理不妥可以找他们。他本以为事完了准备开车走,可这位警察说你等我把摩托车锁上,我看你开车太不熟练,我开你的车送你回家,顺便与你的监护人见个面。这件事后来还引出了不少感人的情节。但仅就这个交警的处理过程多少是让人钦佩的。我想这就是以人为本。

  2007年我在雅加达租了辆便宜的面包车。我看到当天交通情况不好,就跟司机说今天计划中去的地方可以减少,但你开车安全第一,他说这几个地方都去没问题,车在拥堵的路上开得很快,结果和旁边的车挤在一起,后视镜也变形了。我想这回完了,一个地方也去不了了。没想到相蹭的两个司机摇下玻璃窗看了看自己的车,又看了看对方的车,互相伸出大拇指,接车开走了。我问他事后怎么办,他说保险很好解决。我想这就是配套保障要健全。

  我第一次在美国开长途,在收费站追了前车尾,恐慌中,前车两位老者下车看了看车况说:“年轻人,不用着急,没事的”。还有次在一个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一个女孩抢行害得我急刹车,正在气愤的时候,女孩把车停下跑来连声说“对不起”,我的怒气也就消了。我想这都是人文的作用。

  因此,工业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带来更加文明的生活,人们的认识也是一步步加深的。我们不仅要认识到汽车对效率的提高,现在还要提升到对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改变。

  三、品牌驾校应当成为培育驾驶文明的摇篮。

  上次在开发布会的时候,我提到驾校要改善培训设备,包括教练车,教练场和模拟器,还要提高毕业学员的驾驶技术和水平。今天我们更要强调培养驾德,行医要有医德,经商要有商德,而开车的就应该有驾德。媒体报道的“路怒症”现象,还有学者为其分析行成的心理原因,其实说到底就是基本文明程度低。大家都知道国内的交通拥堵,我认为道路少和车辆多都不是主要问题,除了管理就是不文明驾驶造成的。

  树立品牌就是树立诚信,一个城市多有几所品牌驾校,“路怒”“杀手”就会减少,城市形象也会提升。把首都说成“首堵”,说在北京能开车走道遍世界都不怕,这些现象都影响了城市的良好形象。

  说一千道一万,人的因素第一,驾驶文明第一。

  我们说可以有钱家装最名牌的抽水马桶,但不代表你就是文明人。你也可以养最名贵的宠物狗,但也不代表你是文明养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