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创意产业博兴背景下的中国机会”高峰对话实录

日期:2014-03-24 浏览:1612 来源:品牌中国网

  对话主题:“世界创意产业博兴背景下的中国机会”

  主持嘉宾:

  顾环宇 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

  对话嘉宾:

  郑砚农 中国国际共管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

  魏鹏举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

  曾  辉 北京歌华亿集团总裁助理、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

  张  琦 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在世界创意产业博兴背景下,属于中国的机会在哪?“中国创意”将如何崛起?

  顾环宇:台上坐的各位朋友,都是我的老朋友,而且在微信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发了国务院三天两个意见,3月14号、3月17号,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融合,还有加快文化对外贸易。为什么三天发两个意见?肯定是对我们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有点意见的。从去年开始,咱们国家流行一句话叫做“去哪了”?去年是爸爸去哪了,春晚的时候是时间去哪了,最近飞机还不知道去哪了。但今天还是想说一下文化创意去哪了。微信上流行一个段子,说要研究宋朝的中国,应该去韩国研究。你要想研究唐朝的中国,您得上日本研究去。研究明清的中国,台湾还有,研究民国的中国,香港就行。那中国去哪了?中国的文艺创意去哪了?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关于中国文化创意去哪了,机会在哪的问题。主委会提供的数字,说世界创意产业对GDP贡献多数超过10%,我觉得可能还少了,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五千年文化积淀的大国,我们和台上各位嘉宾共同探讨。

顾环宇-对话.jpg

  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总编辑顾环宇

  我们有请郑会长开始,您的国际交流搞了这么多年,国际情况也了解,国内情况也了解,先给我们讲讲机会去哪了。

  郑砚农:机会不就是在太仓嘛。其实说说创意产业的机遇在什么地方呢?我直接考虑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刚才各位演讲嘉宾侧重的都讲到了关于政府优惠政策,和政府促进文化产业的产业政策,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除此以外,在这么地大物博的国度里面,我们有巨大的容量,这对创意产业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从创意产业整体来讲,是属于体验经济、虚拟经济的范畴。在这样的范畴里面,其实中国的技术力量,技术平台的创造力,在世界上是不低的,所以在技术平台的制造上,我们有很大的优势,这都是机遇。

郑砚农-对话.jpg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郑砚农

  但是最主要机遇,就是文化创意产业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这个地方,所以这些都是我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机遇。还有两点可能是我们发展创意产业时候的劣势,这个劣势就是从文化领域,从战略思维的角度讲,我们缺乏开放性的思维方式,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比较过多的注重技术上的创新,但是我们欠缺在一些模式上的创新,尤其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如果没有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只有技术上的创新,那么这个文化创意产业也是不能够发展起来的,我就先说这么多。

  顾环宇:既有机会和机遇,也有缺点和缺陷等待我们克服。我们有请魏鹏举先生再来说说机遇去哪了。

  魏鹏举:要想知道去哪,先得说说我们在哪。从三架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从中国文化产业投资角度来看,这两年增长非常快,就拿银行信贷按照央行窄口径的数据,大概在1500亿。我个人有一个绕为宽口径的数据大概4000亿。后来央视新闻联播是用的这个数据。我之所以说4千亿数据,是因此我们给国开行做课题的时候,他们自己的数据是去年文化创意产业投入达到了2千亿,当然这是指宽口径。也就是说卓达现在做文化创意,有很多涉及到旅游、甚至体育的,这个在央行窄口径里面是没有的。就银行信贷的投资就应该能够达到4000亿的规模,况且还有其他领域的兼并重组,包括走出去的部分。比如万达2012在美国的一笔投资AMG就是30多亿美金。

  从消费角度来看,刚才金教授也提到,这是我们目前非常大的短板。我们所说的短板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中国人均GDP超过六千多美元,但是实际上我们文化消费始终低迷不振。文化消费的增长幅度甚至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尤其是农村居民这块。按照国家统计局大概的匡算,整个文化消费潜力至少在3万亿左右,但是目前大概能实现的,所谓的文化消费潜力,也就是三分之一强一些,这是文化消费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