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控科技:自主创新的“麦当劳”

日期:2013-08-29 浏览:355 来源:品牌中国网

  多年来从事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教学、科研、标准化与产业化工作,丰台科技园的创业者郜春海现在身兼三职: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当然,从高校“下海”并不鲜见,但很多人都没有想到,郜春海会在“海”里用上数学课堂上的分解法,把交控科技一步步地分解成了一个“自主创新的麦当劳”。

  攻克轨道交通信号难题,实现几代信号人的梦想

  2010年12月30日,北京地铁亦庄线示范工程以及昌平线的顺利开通,意味着掌握自主化CBTC核心知识产权的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解决了CBTC系统所涉及的高密度动态追踪间隔控制、速度安全防护控制、高精度列车安全定位、功能安全数据双向通信、安全计算机设计等五大制约着国内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郜春海说,“过去,这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我们处处受制于人。而且国外信号公司的某些核心技术和设备也不是完全成熟可靠的,往往在运营需求吻合度、运营维护方面达不到用户要求,并且成本也非常高。”

  近十年来,北京乃至全国98%以上的新建或改造轨道交通线路均采用最新的CBTC技术,所需CBTC系统与设备全部依赖引进。例如北京地铁2号线和机场线用的是法国阿尔斯通的CBTC核心系统,4号线用的是法国泰雷斯的CBTC核心系统,10号线用的是德国西门子的CBTC核心系统。2009年12月4日,依托于北京交通大学从事自主CBTC研究成果产业化的实体公司——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它的使命是:建立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磁悬浮、铁路三大领域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产品与标准体系的自主创新,构建中国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的产业途径,不断提高信号系统技术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改善自主创新流程与规范,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时间最早要追溯到十年前。2002年,北京交通大学与相关政府基金支持单位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的方式,开始筹划自主CBTC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2004年,北京市科委积极响应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启动以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等单位为核心的“基于通信的城轨CBTC系统研究”,从而拉开了分五期支持该项目的序幕。一期项目陆续攻克了CBTC系统的关键技术,完成系统集成测试,并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系统样机。

  2007年,CBTC系统研究成果获得二期支持,由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牵头,在北京和大连地铁进行了累计达5000公里的现场试验与中试,实现了研发成果向工程化的转化。

  2008年,北京市科委和其他委办局启动北京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研发及示范工程,北京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牵头利用政府采购“首台套”政策,建设CBTC亦庄线示范工程。

  2010年,北京市科委在CBTC项目成果基础上,第四期立项进行“全自动驾驶FAO系统的研究”,并将在轨道交通昌平线上试验与示范。

  2011年,北京市科委在亦庄线、昌平线成功开通基础上,第五期立项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工业化生产线与测试平台的研建”,由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牵头。

  2012年,交控科技承担了北京地铁7号线全线的信号系统集成及核心设备(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列车自动驾驶系统ATO及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的生产制造任务。其自主研发的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最先进的最小间隔的列车运行安全控制技术——移动闭塞。

  “这个项目探索并践行了一条基于‘政、产、学、研、用’模式核心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研发、中试、示范应用及其产业化自主创新路径。”作为自主化CBTC系统全过程发展的见证者,郜春海介绍说,该项目是实质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全国产的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产业化研究,政府始终在“搭台”,用户坚持作为创新的牵引——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了我国自主CBTC产品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并在国内实验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用的、标准化的工程化设计与验证的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仿真测试验证平台。

  “分解法”组建自主创新核心团队

  在技术创新链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项目组织形式,是此次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突出亮点。从内生机制来说,与郜春海坚持的“分解法”不无关系。通过CBTC信号系统的研发与投产,他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信号控制专业高水平科研与管理人才,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推动自主科研创新上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郜春海介绍,对于如此复杂、安全与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大型控制系统,参与本项目人员达到500人以上,核心技术攻克完全由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承担,确实有人担心质疑过。

  2004年CBTC项目正式立项攻关的时候,项目初期交大总共才有七八个教师参与。于是,他们引进了大量北交大相关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将工作分解到项目组的五六十名大学生手中。老师在研究方向上掌舵,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锻炼。

  2007年底,结合当时的成果情况以及系统的复杂程度,如果还是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很难将成果转化或产业化,于是郜春海坚持引入国际标准化的安全苛求系统安全设计与评估规范,从团队的机构设置、流程管理、平台工具、人才提升等四个方面引导CBTC项目的研究与实施。

  2008年,CBTC项目进入现场中试阶段,来自北交大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成为团队的主力,最多的时候工作被分解到90多人手中,并且这些工作分工都是有标准规范检查与验收的。

  2010年底,CBTC项目终获得成功。根据北京交通大学的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计划,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说起来,公司里的一些‘80后’都是元老了。现在我们公司350多人的队伍,很大一部分都是交大通过这个项目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这些当年的大学生如今基本都充实到交控的中层干部和核心研发等岗位上。郜春海自豪地说,在CBTC项目中培养出的年轻人,在同龄人当中是目前这一领域的中国第一!

  创新机制与流程规范方能夯实创新能力

  在世界各地拥有大约3万个分店的麦当劳,如今还在以每三小时开一家分店的速度进行着它的全球扩张。麦当劳的成功不在于有多少能人,而是有一批懂得执行标准化、规范化系统的人在支撑着这个企业。不管从麦当劳走掉多少人,有一点可以肯定,人走流程在、标准在。

  “做企业一定要做成麦当劳,在科研中制定出一整套工作规范和流程。”谈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管理,郜春海一再强调,自主创新不光是技术,还有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创新,关键是找到一个路径,形成一套机制、流程和规范,这是一个过程。

  在郜春海看来,科技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该学会“分解法”,对风险的可控性进行科学的分析,对工作流程进行科学的分解。当一件风险大的大事被分解成100件风险小的小事的时候,科研项目的难度就可能降级到学生或较低技术级别员工可以操控的层次。与此同时,所有的工作都要落到文件与流程中,要有严格的规范与标准,每个关键步骤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这样不但在改进提升时有据可查,而且也避免了因为人员流动而导致科研工作的瘫痪。最为重要的是,要将以上这些作为一个日常工作,一个习惯。

  “做企业如此,做园区也是如此。必须建立一个自主创新的体系,明确政府该干什么,企业该干什么,体系该干什么。”身为丰台科技园的优秀品牌企业,郜春海对入园以来感受到的贴心服务和人性化关怀赞许有加。

  轨道交通产业在园区发展态势喜人。2010年4月‘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丰台科技园挂牌。作为“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盟主的郜春海认为,最吸引企业的园区,不但要有独特的倾斜政策,而且要有一个懂得分解服务与管理的团队,分工越细化,越能够让企业之急引起重视,解决到实处。

  当初交控科技入驻丰台园区时,园区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指派专人以“一对一”方式全程跟踪落地情况,对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项目落地后,仍负责与各级政策的对接,并组织产业基地或联盟范围的企业交流活动。在郜春海看来,政府部门可以整合企业资金实力成立一支“中小企业基金”,让企业自己帮助企业度过融资难关。

  “创新不是奇思妙想,创新就是不断地持续改进。它是一个体系,一个全过程,讲究‘木桶效应’。” 郜春海再次强调, “政、产、学、研、用”各个层面都需要准确定位,不同阶段不同主体负责,并且结合每个阶段、每个主体自身实际制定出严格、规范的流程和制度。即首先要建立起来一个“厨房”,再加上人才的提升与创新,培养更多的“大厨师傅”,使得掌握专业知识的“大厨”们花99%的精力去突破1%的“菜肴”核心技术,而不是花99%的精力去建设“厨房”,只花1%的精力去炒低附加值的“大众菜”,这样的“饭馆”永远没有发展。企业也是一样,麦当劳更是这样,它所推出的每一个新食品,需要从原材料、加工工艺流程、包装、物流、推广等方面建立一整套的规范与流程,这是真正的核心技术,也是其他人带不走的。(撰文:宋莉)

  ·链接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北京交通大学的核心技术成立于2009年12月,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掌握自主CBTC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致力于建立一个符合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三大领域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和产品体系,面向公众提供高效、可靠、低耗能的轨道交通控制设备,并针对产品提供优质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目前,交控科技正在全力发展成为涵盖CBTC系统标准制定、理论研究、系统设计、产品研发、生产加工、测试验证、工程实施和后期维护服务全生命周期的高科技公司,打造一个对国家、集体、客户、员工负责的创新团队。2013年1月,交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