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茂林:一个“海龟”的中国梦

日期:2013-08-29 浏览:802 来源:品牌中国网

1.jpg

  出国深造,是为了学到更多先进的节能技术;回国创业,是为了学以致用,服务祖国。

  斗转星移,转变的是地域、环境、身份,不变的是对节能事业的专注,这是蔡茂林心中永不消失的中国梦。

  把先进技术带回“家”

  1996年硕士毕业后,蔡茂林怀着对节能环保的满腔热爱,到日本继续深造。

  在日本期间,他发表过学术论文40余篇,技术解说20篇,调研报告6篇。他的博士毕业论文“气动系统的能量评价研究”在世界上首创气动动力(Pneumatic Power)概念,解决了困扰气动界多年的能量评价标准问题,为查明气动系统内的能量损失提供了量化标准,为气动能量评价体系的创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成果获得日本流体动力系统学会奖——学术论文奖。基于该成果的气动动力仪已获日本专利,它的普及可望给日本的汽车、IT、电器等主要制造业的自动化工厂每年节约耗电约40亿度。

  这些成就的背后,挡不住他那颗热诚的报国之心。2005年11月,一个消息传来,让他感到无比的振奋,“‘十一五’规划即将出台,首次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这一量化指标。”他说:“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就感觉,到了该回国的时候了。”

  2006年年初,蔡茂林毅然放弃了当时在日本的优越生活,选择了回国发展。

  接地气,创造颠覆性的节能理念

  当时,国内大部分企业对节能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足。节能在那时就像是一种奢侈品,都认为很好,但多数企业都不愿掏钱去购买。蔡茂林只能从做一些咨询项目入手,逐渐去了解中国企业的需要。

  三年的时间,让蔡茂林从刚回国时的洋“海龟”逐渐变成一个“接地气”的行业专家。“三年时间,不但让我熟悉了国内的政策,也了解了企业的需求。”

  蔡茂林结合自身所学,将目光放在工业企业普遍使用的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空压机”)上。空压机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造纸、纺织、化纤等行业应用十分普遍。而这些行业都是用能大户,其中整个空压机市场每年要耗电达2800亿度,相当于东北三省的年用电总量。

  长期以来,压缩空气在工业使用中,仅有60%的能耗用于生产,其余40%的能耗浪费在动力设备负载不匹配、末端设备用气不合理、供气管网配置不科学等原因上。“一般企业在对空压机系统实施节能改造后,节能效果可以提升30%左右。”

  在蔡茂林眼中,空气压缩系统节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源头空压站房进行“省能”管理,简单地说就是提升空压机的运行效率、加大用气匹配率,优化运行后的产气量即可匹配工业现场的耗气量;另一方面,对末端进行“节能”管理,精细化管理,减少末端需求即直接减用量,才能从使用根源上削减能耗。

  这完全不同于一般节能公司把“大马拉小车”改成“小马拉小车”,认为末端设备是工艺要求,不可更改。“爱社科技”颠覆了这一传统思维,致力于末端的个性化精细化的节能改造,将“车”变得更小。在蔡茂林看来,“这是用幼马拉更小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