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品牌中国(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实录

日期:2010-08-09 浏览:1005 来源:品牌中国网

  主题:品牌革命与大学复兴

  时间:2010年8月9日(上午)

  地点:北京京西宾馆

  嘉宾主持:武铁军 青岛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致辞嘉宾:艾 丰 品牌联盟主席

  演讲嘉宾:叶 莺 纳尔科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

  武铁军:“品牌中国”是一个沉重的词汇,是一个理想的词汇,“中国品牌”是一个光荣的词汇,是一个历史的词汇,让我们回归历史,跨越未来,让我们呕心沥血,魂牵梦萦。

  这是昨天晚上著名的诗人艾丰主席所做的一首诗,是由最著名的(徐先河)先生朗诵的。我觉得艾丰先生的这首诗道出了我们这些建设中国品牌的人的一种心声,让我们以此为契机,推动我们品牌的革命,使中国的自主品牌能够早一天立于世界之林。今天上午的大学校长论坛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艾丰主席,同时,我们还邀请到了

  翔坤集团董事局主席葛艳华女士;

  海南大学校长李建宝先生;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先生;

  大连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柳振万先生;

  邯郸学院院长杨金廷先生

  天津泰达集团党委书记孔向日先生;

  北京吉利大学文化经济学院陆涛先生;陆涛先生是经济学院院长。

  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副总编辑卞卓丹先生;

  新航道副校长,原央视主持人王渊源先生;

  我们最著名的演说家叶莺先生还没到,我们还邀请到佳创北京贸易公司的总经理梅云江先生。

  正如刚才王秘书长所说的,我们有很多重要嘉宾,有的是由于日程的变动,有的是由于交通的堵塞,都在赶往会场的路上,首先让我们对各位嘉宾的光临表示欢迎。

  天津电视台、财经国家周刊、腾讯教育、酷6网、金融界、大学生周刊、中国人力资源网、手机凤凰网、商业价值、证券市场周刊、当代中国、世纪人物、讯六网、北京文艺网、中国学生健康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以上媒体都对本次中国品牌节和大学生论坛进行了现场直播和专题报道,让我们对媒体表示感谢。翔坤集团和北京创佳贸易有限公司对本次论坛提供了赞助,让我们对赞助商也表示谢意。下面我宣布2010品牌中国(大学校长)高峰论坛正式开幕。

  有请品牌联盟主席艾丰教授致辞。大家欢迎。

品牌联盟主席艾丰致辞

  艾丰:各位校长,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举行的是翔坤·2010品牌中国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为什么要在第四届品牌节搞一个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呢?我想是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个方面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高等学府更加重视品牌,我们的高等学府如果更加重视品牌了,就有两个效果,一个可以提升我们整个品牌活动的理论水平,第二个可以使我们很多年轻人从年轻的时候,从大学受教育的时候,就了解了品牌的基础东西,将来参加社会工作,可能对品牌更加重视。我想这是第一个目的。

  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我们大学在一起更好的探讨如何打造大学自己的品牌。因为品牌的概念现在用的很广,任何一个主体只要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原则上说都需要品牌,大学更是如此。我上过大学,但是没当过大学校长,所以,对大学的工作不了解,在这儿我想讲一点外行的话,我想讲三点。

  第一点,大学创品牌怎么创,我认为有两个关键的东西。第一个,要突出学校特点。第二个,要构建品牌体系。一个大学要成为名校,我认为不是面面俱到,面面都好,这是不可能的,主要是要突出自己的特长,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个原理是一个品牌的普遍原理。宝马、奔驰、沃尔沃是名车,它不是一切都好,而是有自己的特色。我们说到奔驰的时候叫老板车,我们说到宝马的时候,叫飙车人的车,我们说到沃尔沃的时候,是安全的车。它都是有一个特色。所以,我认为我们学校最重要的如果要打造大学品牌的话,首先要研究自己的特长,然后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指导我们整个学校的建设。

  第二个问题就是品牌体系问题。我认为大学的品牌无论如何它是一个体系,不管你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最基本的有三个层次的品牌。一个就是学校的总品牌,什么什么大学。第二个层次就是院系的分品牌,一个大学里有什么院,有什么系,这是一个分品牌。然后还有一层就是人物、校长、教授,这三个层次的品牌,这三个层次的品牌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又不是互相重合的。

  我觉得把这三个品牌层次的体系搞清楚以后,研究学校自己的品牌战略就会比较清晰,有的学校可能主要第一步是打总品牌,但是有的学校不见得,可能先打一个分品牌,我这个大学里某一个学院很突出,那我这个学院在全社会叫得响也把我这个总品牌带起来了,把整个总品牌做起来很困难,但是我突出一两个学院我把它搞得很有特色,我们这样容易成功,容易把总品牌带动起来。

  第三个层面就是人物、校长、教授。过去我念大学的时候,那是50年代,很早了,考大学报考要去看,人家打的牌子就是我这个学校,我这个院系拥有多少教授,打的牌子就是有多少教授的标志。所以,看见我们教育界的人物,特别学校的人物,一个是管理人物,一个是学术人物,这是很重要的品牌。我们也可以从这个方面入手。人物品牌现在大学是两种途径,一种是自己培养的,自己培养的包括从外面请一个,把小说家请到杭州。金庸到杭州大学,用名人壮我们的声威。我是学新闻的,我看北京几个院校新闻学院的主任都是外面的,清华大学请的原来人民日报总编,北京大学请的人民日报社长,我的母校人民大学请的原来新闻办的主任,赵启正。所以,实际上都是打的人物牌,自己没有现成的很有名的我请一个来放在我这儿,实际上他们都不管事,就是起一个提高知名度的作用。我认为这是一个体系问题,就是总品牌、分品牌和人物品牌,我们在做这个文章。这是我讲的第一点,一个是特色问题,一个是体系问题。

  第二点,我认为大学教育应该把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结合起来。所谓精英教育就是着眼于培养尖端人才,培养大政治家、大理论家、大科学家、大企业家、大艺术家,大教育家,不仅有个“家”,还得有个“大”。一个大学可以为自己培养出多少名人而自豪,而出名,这是精英教育。

  另外一个方面我认为还有很重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大众教育,因为我们大学越来越普及了,着眼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工作者。一个大学同样可以为自己的毕业生有很高的就业率和比较好的结业水平而自豪,而出名。我认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就像毛主席原来讲到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普及是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提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大众教育搞好了,同样可以有利于出一些精英人物。精英人物出现了,有利于提升大众教育的水平。

  在这两种教育当中,我认为可能不对,这是个人的观点,在目前都应该强调和注意解决大众教育的问题。这和我们现在家长和学校的指导思想有关,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不仅要当企业家,而且要当大企业家,不仅要当官,而且要当大官,不仅要当科学家、艺术家,而且要当大家。所以,从小学、幼儿园开始就施压压力,上名校,然后如何如何。

  我们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真正能成大家的可能占不到万分之一,成家的可能也到不了千分之一,大部分不是家,是者,我干一辈子我也是新闻工作者,没有家。刚才给我戴那个帽子著名诗人,那不是“家”。所以,我上次在妇女论坛上我就讲,我说我给成功的定义是这么定的,一个人适合什么,干了什么就是成功。我觉得我们的家长,我们的学校,我建议好好的,我可能口气太狂了,好好宣传一下我这个新闻官,你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你非得要当领导。假如你当上了,你受罪,别人跟着你受罪。你不愿意动脑筋,非要当科学家,假如你进了科学机关了,你又不愿意动脑筋,天天在实验室坐着,跟软禁没区别,你一辈子等于蹲监狱。你不喜欢那个玩意儿,还要坐在那儿。所以,成功不以别人为标准,以自己为标准。你适合什么,干了什么,就是成功。这是一个解放人类的成功观。如果提倡精英是成功这就提倡大家走独木桥,就现在高校遇到的问题,提倡大家走独木桥。最后的结果,太拥挤了,很多人从桥掉下去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大学教育是两个问题,这是我的角度。第一个,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第二个,帮助他更好的认识自己。因为人自己适合什么,往往不知道,比如说我,我年轻的时候真跟你说的一样,想写诗,写的诗没人给发表,也想写小说,看着作家挺过瘾,也写了不少小说,也没人给发表,碰碰碰,后来碰到现在这个路子上,现在是什么路子我也说不清。所以,一个人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自己在哪方面可以有发展,往往你不了解。别人看他成功了,我也像他那样,不是这样的,不是基于自己的素质。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教育如果把学生都教育迷糊了,学生不认识自己了,我看是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通过教育,使每个人很庆幸的认识自己,就像古训所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有自知之明,这个个性会得到很好的发挥,社会会更加和谐。

  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我念书的时候没这堂课,怎么认识自己没这堂课,只有改造自己那堂课,我看人的本性是改不了的,江山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