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8日   第36期

“互联网专车”该何去何从?

2014年以来,各地查处“黑专车”事件频频曝光,这个由Uber带到中国并衍生出的变种模式长期以来所积累的矛盾似乎集中爆发了。年年打击黑车,今年打到了招车软件里:不少地方申明,私家车不能跑出租;挂靠到租赁公司上,通过招车软件拉活,那也还是黑车,照样得打……

面对出租车司机“生存难”和乘客“打车难”的呼声,是该对行业垄断的根基动刀,还是该对专车执法“一刀切”?近期围绕“滴滴专车”等引发的风波和争议,触碰到出租车业改革的深层问题,重堵不重疏、治标不治本,靠垄断利益生存的出租车行业还能走多远?
    近日,相关媒体报道,今年1月起,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将大力打击利用互联网和手机软件从事非法运营的社会车辆。这是北京首次公开认定私家车通过打车软件拉活属于非法运营。
     从去年开始,滴滴专车、一号专车、易到用车、AA租车、Uber等等互联网和手机租车软件逐渐兴起直至火爆。一方面,频繁的价格战极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往日火爆的出租车业务明显受到专车业务的挤压,利益相关方角色发生转换;另一方面,在监管的空白区确实存在灰色地带,私家车挂靠租赁公司等非法运营行为颇受质疑。[点击详细]
专车服务不应遭政策打压

专家称互联网专车不应被定性为黑车

打车软件平台是受到市场普遍欢迎的,说明用户需要有这种新的方式来解决出行问题,而且需求的规模很大。当然,它和现有的规则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对它的监管,还是应该遵循交通部的16字原则,即以鼓励创新为主。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鼓励:一是对现有的租赁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即适当放宽指标的控制,增加一些可供租赁的车辆;另一种办法是给私家车辆设置一定的门槛,在符合一定的条件后,允许挂靠在租赁公司名下,通过打车软件提供专车服务。 [点击详细]

围剿专车是助长劣币驱逐良币的短视行为

专车业务之所以在半年的推广期内就收到市场的好评,在于司机不受传统出租车份子钱的盘剥,能心态平和地提供服务。乘客和监管部门还能实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系统定位和监控车辆运行轨迹。司机的服务评级由乘客在事后打分评定,如果司机的服务质量差,则很难被乘客召租出活。专车公司还构建了数额庞大的事故赔付基金池,用于对可能出现的乘客受伤、受损害事件进行赔付。这些都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中锐意革新的思想和趋势。[点击详细]

专车属于违法运营该管制

滴滴专车是创新冗余而非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模式需要解决社会难题,提高效率。政策擦边球部分看上去有利于效率提升,实际上无论租车与司机,都是绕了两个弯,不但没有颠覆,而且还凭空多了麻烦。当然市场承载能力分流匹配了一下,但这无法解决乘车难的问题。不但解决不了,而且还加重了虚荣感,强化了乘车难。专车老强调所谓高端服务,但在一个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在一个有限的空间里,密集提供所谓高档享受,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点击详细]

政府泼滴滴专车冷水实是救其命

依政府所查明滴滴专车有黑车运营现象,一部分黑车司机通过滴滴专车摇身一变洗白自己,从此再也不担心被交通主管部门查处。诚然这确实是给用户提供方便,但相关的安全如何保障,黑车说到底还是黑车,无论怎么互联网思维改造也无法真正洗白自己身份。一旦出现安全纠纷究竟谁来负责,平台方会认为我只是提供一个平台,不提供具体汽车运营业务不会理赔,而司机方以无任何法律约束条件为由弃车而走吃亏的自然还是消费者。无论怎么标榜专车对于交通压力缓解的功效,其在交通方面的贡献都不能与出租车相提并论。[点击详细]

关于互联网专车
    滴滴专车
    滴滴专车是滴滴打车2014年8月19日宣布推出的为高端商务出行人群提供优质服务的产品,也是针对传统出租车行业推出滴滴打车软件之后上线的第二款产品。滴滴打车软件面向出租打车用户群体,而滴滴专车则面向中高端商务专车群体,这意味着对用车行业的覆盖将更加全面,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出行
    一号专车
    一号专车是快的2014年07月08日宣布推出定位于中高端用户的新业务品牌,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几个大城市上线,并计划在短时间内覆盖全国市场。一号专车将作为快智集团旗下两个品牌继续独立运营,分别服务于大众及中高端两类用户群体。
    易到用车
    易到用车是中国第一家专业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的电子商务网站。易到用车隶属于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2010年5月创立,总部设立于中国北京。由创始人周航遵循汽车共享这一绿色环保的先进商业理念,聚集了来自国内各行业顶尖的专业人才团队,创新出中国互联网架构下“共享加盟+服务平台”的全新商业模式,鼎力服务于中国市场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这里,对于商务出行需求较大的人士,易到用车为其提供有全方位的用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