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开彬:艾丰——中国名牌大家

日期:2019-05-22 浏览:717 作者:唐开彬 艾丰秘书 来源:品牌联盟网

  我和名牌很有缘分,不仅偶然相遇、一见钟情,而且如胶似漆、难解难分。现在,有人常常用“我国著名品牌专家”、“我国名牌理论权威学者”、“我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等头衔来介绍我。在这种场合,我大都不会推辞,更没有否认。因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确实把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不顾一切”地献给了中国名牌事业。我非常喜欢这些“光环”,它们对我继续投入中国名牌事业大有用处,也可以作为我毕生追求的目标。

  ——艾丰《名牌论》自序

  可以说,在中国名牌事业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不管你是从事经济主管工作,还是一名经济研究者,抑或是一名企业经营者,也不管你是否与之谋过面,只要你对中国名牌事业发展有着丝毫的关注与兴趣,你就不能不知道艾丰这个人。因为他与中国名牌事业的发展有着太多的“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中国名牌事业的引领者

  如果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说,中国名牌事业的崛起与快速发展是其最精彩的一章,也是其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在中国名牌事业整个进程中,艾丰的身影始终出现在名牌事业的最前沿,是推动中国名牌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说起艾丰,谈到中国名牌事业,我们可以说,艾丰——中国名牌大家。

  艾丰与名牌偶然相遇、一见钟情

  “名牌”一词,在中国应当说是由艾丰最早正式提出和具体阐述的,而且艾丰也是偶然与之相遇。

  1992年新春伊始,由艾丰发起、领导的、以打击假冒伪劣为特点的“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一炮打响,大快人心。万里行活动开展不久,一些名牌企业纷纷到北京找到艾丰表示感谢。开始艾丰还有点莫名其妙,但稍加思索,艾丰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打假”的实质就是“保名”——保护名牌。他进一步思考,如果只是“保名”还不够,因为中国的名牌还是太少了,于是,他把思路扩展了一下,成为“创造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四句话。并且以这四句话为宗旨筹划发起组织一个名牌保护组织。此项建议得到许多名牌企业的赞同,并获得薄一波同志、国务院原副总理张劲夫同志、原国家经委主任吕东、袁宝华、国家经贸委主任王忠禹等同志和20多个有关部委的肯定与支持。1992年6月26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我国第一个名牌保护组织——中国驰名商标保护组织成立大会,张劲夫同志担任这个组织的名誉主任,艾丰担任主任。

  正是在这次驰名商标保护组织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上,正式发布了洋洋万言的大会宣言:《名牌宣言——北京宣言》。这是中国第一个名牌企业组织就名牌事业发表的第一个公开宣言,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它以这种庄严的形式,叫响了中国名牌第一声,用洪亮而激越的声音,宣布了中国“名牌时代”的开始。

  艾丰与“名牌”如胶似漆、难解难分

  此后,艾丰向时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名誉主任薄一波同志汇报活动情况时,提出要打击假冒伪劣必须狠批地方保护主义。薄老点点头说:“对,但是不够全面,还要注意协调地方利益。”薄老的话给艾丰出了一个课题。离开中南海之后,艾丰反复思考薄老的这句话,忽然他灵光一闪,悟到一个最明显的道理,那就是:地方的根本利益在于发展名牌。如果地方认识到了这一点,认真实施名牌战略,那么,他们就会自觉地打击假冒伪劣。这样,打假治劣、创造名牌、保护名牌就在地方利益的基础上结合到一起了。

  想通了这一点,1993年春天,艾丰写了《关于深入开展中国质量万里行的设想》一文,提出了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需要坚持打假治劣、扶优扬名两翼推进的方针。他对名牌战略,从名牌意识的宣传、名牌理论的研究、名牌法规的制定、名牌价值的评价、名牌组织的发展、名牌战略的实施等方面做了详细地阐述。报告上送薄老后,获得了全面的肯定,而后又上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朱镕基副总理在报告上做了重要批示:“要认真实践,不断探索。”

  名牌的思路已经提出,真正的名牌活动如何打开局面呢?

  从1992至1995年的4年时间里,驰名商标保护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全国名牌大会”,就中国名牌事业的发展推出了一个又一个主题。这期间又召开了一些名牌理论专题研讨会,把我国名牌事业和名牌理论的发展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

  连续4年的重大活动,使名牌事业在我国空前地深入人心。一时间,企业重视名牌,消费者关心名牌,地方政府实施名牌战略,形成了空前活跃的局面。1996年国务院发布的《质量振兴纲要》,特别写进了“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的重要内容。《质量振兴纲要》后来又成了全国开展“中国名牌产品”评价活动政策依据。

  1996年,艾丰担任了《经济日报》社的总编辑。驰名商标保护组织虽然没有再召开全国性的名牌大会,但名牌事业已经在全国形成了欣欣向荣、不可阻挡之势。艾丰的身影始终出现在名牌事业的最前沿,并利用自己的媒体阵地为名牌事业的发展进行宣传。这个时期,在艾丰的主张下,《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名牌领域的报纸——《名牌时报》。

  担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

  200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在全国开展“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活动。从《经济日报》社岗位卸任后的艾丰担任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副主任。

  这时候的艾丰已经有充裕的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名牌事业中去。艾丰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组织参与到中国名牌事业的推进工作中去。于是,2005年艾丰牵头发起成立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组织学术界、新闻界、企业界等各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颇具影响的社会活动。为唤醒国人名牌意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宣布,将每年的8月8日作为中国的“品牌节”,中国名牌事业终于有了自己的节日。

  弹指间,中国名牌事业从崛起到发展,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艾丰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无限感慨地说:“我满怀热诚地投入到中国名牌事业中去,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费了许多脑筋。这中间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困难和艰辛,但更多的是在奔走呼号和奋力拼搏。流言蜚语我不怕,为了事业低声下气求人也是需要的,这种情况下的付出往往是痛苦的。由于认识的不同、观念的差异,观点的碰撞是经常发生的。还由于利益和体制的原因,有时矛盾甚至达到相当尖锐的程度。有的要诉诸法律,有的甚至已经对簿公堂,它要求我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对自己得失的正确对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事业本身的鼓励,领导和群众的关心和理解,始终是我毫不迟疑继续前进的动力。”

  “我这样自我定位:我是一个想干事业的人,更是一个想干点开拓性事业的人。对新事物总会有不同的认识,总要发生一些争议。争议多了,在某一时期甚至连自己也成了‘有争议的人物’,并要为此付出代价。我不认为‘有争议的人物’是一个贬义词,它更多应该是一个褒义词。现在人们称我‘名牌迷’也好,称我‘名牌专家’乃至‘名牌权威’也好,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中国名牌事业毕竟已经发展起来了,即使谁都不知道你的工作,那也是幸福的,更何况历史是公正的。”艾丰这样说道。

  艾丰正是凭着这一份执著和宽容,在中国民族经济和中国名牌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勇敢地承担起了开拓者和引领者的历史角色。

中国名牌理论的奠基人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从事任何一项事业,尤其是以开拓者和引领者的身份去从事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首先是要做好理论上的研究和准备。艾丰带领他的同事们在总结具体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并构建了中国名牌事业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名牌理论的奠基人。

  艾丰提出“名牌事业”和“名牌战略”的概念

  1994年4月,在海南省艾丰主持召开了中国第一次以“名牌战略”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名牌战略”这个概念,并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其内涵。会上讨论并通过了《国家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地方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三个学术文件,并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杂志上公开发表。

  名牌受到重视以后,就有了对名牌的各种解释。有的说,名牌是质量,有的说,名牌是管理,有的说,名牌是商标,等等。如何给名牌工作进行定位?在1994年11月于成都召开的全国名牌大会上,艾丰掷地有声的提出:名牌不仅仅是某一个部门、某一个领域的工作,而是一项伟大的社会事业。说它是社会事业,是因为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立个性的范畴,它是靠全社会参与、全社会推进的事业;说它伟大,是因为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兴衰、文化发展、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于企业名牌的理论探索

  企业是名牌的母体,这是名牌战略最丰富的内容所在。

  对于名牌发展状况,艾丰提出了三个层次论。(1)“产品名牌”层次。消费者看到这个品牌,就可以肯定这个产品是好的;(2)“企业名牌”层次。消费者看到这个品牌,不仅可以肯定产品是好的,而且可以肯定生产和经营这个产品的企业是好的;(3)“产业名牌”层次。它已经不仅仅代表一个企业,而且代表一个产业,像全聚德代表北京烤鸭这个产业。到了产业名牌层次,这个品牌可以说已经成为不死的品牌了。

  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名牌战略呢?艾丰提出,企业名牌战略的核心是“名实循环”——善于以“实”造“名”,又善于以“名”促“实”。按照老子说的“有无相生”之道,形成企业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