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BA八期学员胡建党分享——对农业的实践和思考!

日期:2018-07-19 浏览:792 来源:品牌联盟网

对农业的实践和思考

BMBA八期学员胡建党在BMBA校友微信群分享全文

1.jpg

  尊敬的各位老师、BMBA同学:

  一一大家晚上好!

  一一我叫胡建党,是品牌联盟BMBA研学中心第8期学员,现就职于中国青年网担任中国青年网教育与社会创新中心副主任、大学生村官之家网、第一书记网总编辑、乡村振兴带头人网负责人。很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关于乡村振兴的事情。

  一一首先给各位报告一下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山东人嘉祥县,1984年生人,我的小学、初高中是在山东郓城的宋江武术学校度过的、2013年来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学习一共练习了13年的武术,可以说我是个地地道道的体育人,这十多年体育给了我很多,我觉得给了我两个最最宝贵的财富一个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家都知道武术是个传统的瑰宝他必须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一复一日的练习才能有可能出成绩,而且大多数都是严师出高徒那就是真的棒棍下挺过来的,武校的生活条件也是非常艰苦的,冬天最冷的时候一夜醒来宿舍的脸盆里的水变成了厚的冰当然也让我们学会了团结。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我获得的宝贵财富,体育这个是最考验人的意志力了,尤其是接进人的身体零界值的时候最艰难,用跑步来举例吧跑到是实在迈不开腿的时候恰恰是谁勇敢迈一步就是冠军。吃苦耐劳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可以说当了村官后虽然生活和工作都很艰难,都没有让我退却,反而是充满勇气和力量面对。

  一一2007年6月,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刚毕业时,由于我的专业成绩还可以,被一家加拿大保镖公司选中,每个月仅工资就有8000美元,待遇非常优厚。这时候,北京市在开展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这在全校掀起了报考大学生村官的热潮,也唤起了我对农村的深刻记忆。对农村情况有着深刻认识的我,知道农民耕作的辛苦,切身体会他们头顶烈日、脚踏黄土、背朝天的不容易。由于我在大学期间一直都是学生干部,学院学生党小组组长和学院团总支副书记,专业成绩也可以,学院老师就鼓励我去支持基层,推荐我报名参加大学生村官考试。就在我面对出国工作,还是重返农村选择农村基层工作而犹豫不决,我的爸爸了解到我的思想情况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好,发展也离不开农村,农村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我仔细的思考了父亲对我说的话,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放弃出国工作,选择参加村官考试,去农村基层工作。父亲的话语虽粗糙简单,但是却蕴含了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我的殷切期盼。我决定在农村基层工作中挥洒我的青春,发挥我在学校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中去。就这样,我参加了北京市大学生村官选拔,有幸成为了大兴区庞各庄镇王场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担任过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书记和村主任。回首这九年的生活,有辛苦,也有欢乐,更多的是满满的收获。当初真的没有想这么多,就想着来适应一下北京的农村生活,有个北京的户口。

  一一回忆起11年前真的是历历在目,与我想象的农村很不一样简直就是天上和地下的感觉,当初想去不了国外当保镖在农村也可以阿,给村里领导当司机开着豪车,没有想到的是我们老书记接我时竟然开着几十年的破摩托车到镇政府接的我,那个心啊,真凉,凉透了。到了村里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吃饭的问题,交通的问题、与村民沟通交流的问题等等,刚来村时吃饭就是泡面,后来觉得不行就靠抱着电话求教母亲才能凑合着做饭,村里离镇里的集体宿舍比较远来回有50多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有些事情还比较麻烦一天要赶两个来回,后来得到书记允许就搬到村里去住了。刚刚来村里人生不熟悉,主要是在村干部的鼓励下去村民家里聊聊天以此来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

  一一王场村地处庞各庄镇最东南角,是一个三镇交界处,是个小村庄,该村的农村经济主导为种植西瓜、蔬菜。而其西瓜、蔬菜都是自然季节种植,销售价格平于或略低于市场平均价格,村里没有特色产业,更没有产业附加值。在全国都积极发展现代高效都市农业的浪潮中,王场村农业种植的经济作物单一、周期性短、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长期以来形成了现有落后的种植现象——分散的自我经营状态、没有市场潜力、产业链无法得到有效的快速升级、生产与市场没有对接、土地利用率太低,从而导致大多数村民家庭普遍拮据,总体经济收入、生活面貌落后于别的村,更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速度,

  一一记得十一年前第一次踏进村子时,村里的民房低矮、破旧,许多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村里也没有直达镇里的公交车;从镇政府到我所在的村一个来回有50多里地,我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天只能骑车往返,一天往往要骑行百余里,“一边带着打气筒,一边带着水壶”,自行车后胎都磨平了,一年半下来磨坏了5条后胎。老百姓多以种田为生,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只有7800元钱。经历了一个接受、认可、支持和拥护的过程。

  一一当看到村里落后的现状时,我决定静下心、塌下身来,给自己立志为农村服务、发展农村的决心。我既然选择了一条农村基层工作的道路,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一直走下去,做好我的本职工作,为村民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我慢慢的放下了大学生的架子,走进村民的生活,人生也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一一八年里,零距离走进农村基层,零距离倾听村民的快乐与愁烦,零距离走进村民的生活,对我的内心触动很大,有十分深刻的感受,深知农民的不容易,深知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和打开局面开展工作的困难。但是说实话,这样的职业现实与我以前的理想,落差实在是太大了。头三个月,我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内心很苦闷,也曾经有过动摇,甚至一度想到过放弃,但更多的是被村民迫切想改变生活现状的渴望和对生活执着的追求一次次地感动。

  一一自从村官工作以后,我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探索王场村的未来发展。说内心的话,我村的发展现状很不容乐观。50、60年代的房子竟然还有不少,多数老百姓没有别的经济收入,把全部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土地里,同时他们的种植管理经营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尤其是思想不能解放,有的村民一年很少到区里一趟,有的甚至几年都没有到过市里。长期生活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农忙时村民每天早晨4、5点起床,晚上看不到一点亮光再回家,把一切的力量和希望都寄托在了土地上,可是到了收获季节,当市场价格不好时,只能换回一点比付出少好多倍微薄的回报。为此,我决通过宣传,让村民能在思想上有一个初步的转变,能赶上时代变化的步伐,从而为以后带领村民科技创业致富打下基础。通过多次与村书记商量修改,我制作了两条横幅,分别是“解放思想,多学习,致富光荣,靠科技”和“团结一致向前看,共建美好家园”,挂在村里最显眼的地方,向村民宣传团结一致、科技致富的新思想。

  一一同时,我还利用休息时间,用最朴实易懂的白话文写了两封致王场村村民的信,在与书记反复讨论修改后,骑着自行车亲自送到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其中,一封是以“两委”的名义下发的《倡议信》,倡议大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长远的看待王场村的发展问题;另一封是以大学生村官的名义,下发的《致王场村民的一封信》,倡导我们全村人都应互帮互助,向前看,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精干一行,致富光荣。

  一一遇到不识字的村民,我主动提出给他们讲解信的内容。起初,村民对下发的两封信都持怀疑态度,有的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放到一边。但是,看到我骑着自行车认真的挨家送信,耐心的给一些村民讲解如何团结一致,普及运用新技术,搞活创业致富路子的想法时,很多村民都会主动围上来,一起聊天探讨。其实每个村民都希望能够拓宽发展致富之路,但是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苦于没有出路。当听到科技创业致富的想法时,都十分的激动和期盼,我感到自己身上担着的责任也更加重了。

  一一一线的工作,促使我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努力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引导村民不断的向前看、向远看。我经常主动去找村书记、村里的领导班子聊天,因为他们是土生土长在王场村,对村庄的情况了如指掌,我把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想法,虚心的向他们请教。他们耐心的向我解释一些我一个“外来人”不明白的事情,给了我的工作很多有益的帮助。

  一一因为我是体育出身,有些人受认识观念的限制,认为学体育只能身体强壮,对我的工作能力存在怀疑和认为处事方法不成熟等等。在一次村里紧急召开的党员会议上,我临场发挥,用很短时间就写出了800多字的总结稿,得到了村书记当场肯定的眼神,参会党员对我的总结也十分的认可。

  一一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我走访了村里的每家每户,基本了解了全村的情况,在走访中我逐渐认识到工作时间的重要性,村民农忙时早晨5点就上地里干农活11点才回家,下午三点上班一直到没有一丝光亮才有回家的打算。调整时间与村民建立沟通的桥梁,我经常与村民一起在大棚里干活,学习西瓜嫁接,学习西瓜授粉和整理瓜藤。用真情、用实际行动做工作。这样的行动也逐渐让当地的老百姓欣然接受、认可,开始支持他这样一个体育出身的农村工作者。

  一一在挨家挨户讲解“新农保”的过程中,有几个故事让他印象深刻。我在村养奶牛户李春方家中,得知他的儿子因抢劫等罪已经在监狱里20多年了,表现十分好又自修了本科。获知过两个星期后就是李大爷的生日,在农村来说儿子蹲监狱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更谈不上人文的关爱了。我就决定认李伟为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