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实录:《品牌优化、创新、共享》

日期:2017-12-21 浏览:1421 来源:品牌联盟网

  高峰对话:《品牌优化、创新、共享》

  主持人:

  孙静若 正和岛智库CEO、正和岛高级合作人

  对话嘉宾:

  陈学文 宾臣传媒集团董事长

  王 帆 乐幕传媒联合创始人、资深影院媒介策略专家

  吴 阔 58众创CEO

  徐远重 大三生创始人、正和磁系创始合伙人

  王艺铼 广西成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韦琰均 易商通环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

对话一现场.jpg

  孙静若:我们知道品牌对于市场来说是一种承诺,品牌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建立壁垒,让我们有定价权,让市场和产品扩展到更多的规模的一个最有力的利器。现在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不确定,那么我们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换商经济,台上有三位传播方面的专家,我们今天把第一个问题抛给前面的三位专家,在换商经济下,品牌如何做传播,可以让品牌更乐于被用户接受,甚至让用户换商经济,现在我们的用户忠诚度越来越低,他总是在各个品牌之间跳来跳去,所以想请各位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品牌可以有更好的传播策略。

对话一韦琰均.jpg

易商通环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韦琰均

  韦琰均:我想在这个环境下,特别是分享经济的时代之下,首先是关注到用户对硬广,媒体、电视广告、报纸看得少了,品牌的创造应该也要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所以说我认为应该抓住人和社区,过去我们讲电商,是以社区为根,现在以媒体为先,自媒体时代,所以我觉得品牌传播未来应该更加关注人际的传播,怎么通过人建立在人的社交,以及人的自媒体平台上做各种传播,前提条件就是你产品的口碑,产品的品质要足够好。

  陈学文:传播作为这个话题的一个关键词,我觉得大家各有各的理解,其实传播是一个特别简单的概念,就是把一个需要传播的信息通过某种介质,或者某种方式传播出去,这就是传播,从传统意义上讲,我们的传播大概依赖于传播的媒介,向尽可能不确定的广泛对象,进行不间断的传达,这就是传播,但是到了互联网经济时代,尤其是互联网多媒体出现以后,我们传播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传播不仅仅依赖于传播媒体,更多依赖于互联网媒体,包括自媒体和人际之间的传播。所以我觉得单纯的一位的解读传播,在我们看来意义并不是很大,尽管我是做传播的,我觉得今天我们参会,有一个体会,就是真正打造名牌的这些人,其实并不是品牌的策划家,而是实业的经理人,真正能够把一个品牌传播得名扬四海的,可能也不是我们这些传播家,可能是品牌的缔造者,因此我觉得,传播这件事就其效果而言,可能其本质还在于产品的内涵本身。

  孙静若:我问王总,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产品的功能需求,有几个维度,功能维度,包括思想维度,精神维度和社会温度,我这个命题给您,我们如何在以上四个维度更有效的传播品牌。

  王帆:我很赞同陈总说的,我们放眼30年前,只要产品做过央视,全国人民都知道,但是今天,你把央视所有的节目都做了,全国人民也不一定都知道,所以现在这个时代的改变,对于传播的改变,它的关系非常大。不同的传播途径和不同的传播属性,它代表了特定的一些产品的特征,现在更多的是碎片化的传播,以及点对点的传播,更多的我们在传统的渠道上面,逐渐改变为互联网的渠道,由互联网渠道转移话题渠道,社交渠道,更多的渠道进行传播。我觉得陈总说的一点非常对,其实产品的本身就是一种传播,今天对我影响的就是金嗓子的江总,她的产品已经卖到全世界,所以不管在各个维度,我觉得品牌的力量远远大于传播的力量。

  孙静若:刚才王总说的产品即媒介,我们韦总的观点也是有好的传播必须有好的产品,在经营的过程当中,一直思考如何创新产品,进而创新经营,可以让品牌更有生命力,我们现场有一位实业家,是王艺铼女士,她做实实在在产品的,所以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她,有请她来帮分享一下,如何创新经营,如何提升产品的生命力,让企业的品牌更有凝聚力。

  王艺铼:我们公司一直在不断的创新,用了这几个字,使用而不占用,不适用即浪费,最终我们公司的品牌是以爱的方式在进行传播,就这几个字,谢谢。

  孙静若:我们有一句话说产品即媒介,所以我就有请现场每一位分享一句您对产品的定义。产品之于品牌或者爆品,怎么样打造一个爆品,让我们的品牌更有穿透力,从大三生的徐远重先生开始。

  徐远重:这个问题更聚焦一下是什么?

  孙静若:产品即媒介,产品是我们品牌传播的媒介。

对话一徐远重.jpg

大三生创始人、正和磁系创始合伙人徐远重

  徐远重:因为我自己是做投资的,不是自己做品牌的,从14年做正和磁系,到现在做大三生,我觉得产品中怎么把媒介,把产品本身带有这种文化传播,我觉得其实是需要产品这个东西,它能够跟人的内心要做某种链接,或者产品这个东西,它本身体现出来就有极强的传播度。我可能举我们投的一家人工智能加教育的公司,这家公司在今年特别火,我们当时投的时候是8000万的投资,叫益学教育,用机器人代替原来的老师,教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今年一年的时间,到现在已经到几十个亿的估值了,已经融完四五轮资,实际上它就非常好的把它的产品,它的产品本身带有这种特性,当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本身就成为一个品牌,这个品牌能够迅速的在他的目标用户中建立很强的认知,所以他现在成为传统的像什么学而思这些品牌的挑战。

  其实另外一个,我可以拿我自己公司的品牌和产品的逻辑来说,大三生这个逻辑,大家总是问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大家知道中国有一本《道德经》,《道德经》里面有一句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们从三生的角度,其实当时我们取这个名字,某一天晚上想,第二天跟东华老师汇报的时候特别兴奋,我们觉得这个品牌带有中国的文化,我们大三生又是致力于通过金融,通过社群,通过孵化来推动中国的文化,通过品牌的方式,去展现给世界,我们投很多的品牌。我觉得可以非常好的结合和应用。

  孙静若:徐总的意思是我们的品牌,产品要与用户产生更多的心灵关联和精神关联,有请吴总。

  吴阔:是这样的,我是做58众创的创业和投资平台的,我们自己在讲产品的话,每家公司的产品类型不一样,我们说互联网的产品,本身的这个产品,我认为品牌是立体,我们说线上的新媒体的传播很重要,我们互联网公司还要打巨量的电视广告,也要打巨量的地铁广告,我认为不管是品牌也好,产品也好,应该是更立体的思考,就是看你的战场有多大,你的战场很大,你可能从天上到地上,到地铁,到电视广告都得铺,如果你的战场是一个几千人的受众,可能通过一个微信群体解决你很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立体来看。

对话一主持孙静若.jpg

正和岛智库CEO、正和岛高级合作人孙静若

  孙静若:吴总的观点是爆品也要全渠道传播。

  韦琰均:我看来产品传播有多快,取决于你这个产品解决的问题有多痛,如果一个产品能代表未来的诉求,我相信它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应该在反思,这几年来,像小米一样的品牌,为什么能把诺基亚、摩托罗拉几十年的大品牌都打败了,为什么,因为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对品质的诉求,大于对品牌的认同,所以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一定是中小企业更多的新品牌,小品牌,品质化的品牌,定制化生产的品牌会出现,所以我相信品牌的传播,也要关注一下你的品牌,你的人群在哪里,未来的诉求在哪里,我相信在互联网上传播的速度很快,未来还要注意是大数据的指导,善于搜集大数据,找到你的用户,找到他们的需求和痛点。

  孙静若:我直接给陈总一个命题,韦总提到小米的案例,小米的产品解决了痛点,同时小米的产品我们都知道,它把中国的优质低价提前了十多年,我们看一下欧美的一些品牌,他们几乎做到优质低价,当然他们的优质低价建立在外包的前提下,我国更多的制造业去外包了,我想请教陈总的是,中国的优质低价这样的态势或者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