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丰:有信心,才有未来

日期:2016-04-17 浏览:843 来源:品牌联盟网

1.jpg

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发表主旨演讲

  品牌联盟网讯 4月17日,以“心未来·行未来”为主题的2016品牌女性高峰论坛在北京辽宁大厦隆重举行。来自各地的政府领导、联盟领导、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领袖、品牌经理人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图为: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

  演讲全文:

  我们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心未来,行未来”。

  我演讲的题目是:有信心,才有未来。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世界的一些角落出现了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以美国量子基金总裁索罗斯为代表,认为中国将会“硬着陆”,中国经济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有一两评级机构降低了中国经济的信用级别,国内也有一些人比较担心。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3月份召开的我国两会,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两会向世界宣布,中国经济将保持在6·5%--7%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将顺利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既定目标。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以消费增长和出口增长等指标为代表,反映处中国经济正在进一步企稳向好。

  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信心最重要。乐观的预测,不只是为了鼓劲,而且有充分的客观根据。为什么我们应该有信心?我这里只简单地说几点:

  第一点,正确认识中国国情。

  现在的中国处在三个“期”,工业化后期,城镇化中期,信息化初期。这三个期告诉我们,中国经济发展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干。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干事的劲头特别大,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有这么多事情要干,有这么多的人愿意使劲干,经济怎么会就不发展了呢?

  第二点,正确认识所谓“下行”。

  现在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下行”,这个词有三个含义,一个是“下行压力”,一个是“经济下行”,一个是“速度下行”。我认为,现在是“速度下行”,而不是“经济下行”,负增长才是经济下行,总规模萎缩,才是经济下行。现在的中国经济,不是低速增长,更不是负增长,6-7%是中高速增长,仍然排在世界各个经济大国的前列。还要看到,由于经济总规模加大,一个百分点所代表的绝对量加大,每年增长的绝对量还是很大的。去年我国GDP总量是67.7万亿元人民币,7%的绝对量是4.7万亿左右,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的GDP,是我国1978年全年GDP的十几倍。至于“下行压力”加大,是让我们认识目前的困难条件,不是说已经掉下来了。

  第三点,正确认识经济转型。

  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经过不同阶段,每次进入新阶段都需要转型。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把它称为新常态,是因为转型是进入新阶段的必然。我们遇到的是转型的挑战,是“进步的烦恼”。不要只感受到烦恼,忘记自己进步了。

  按照人均GDP标准,一个国家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低收入阶段,下中等收入阶段,上中等收入阶段,高收入阶段。

  我国经济已经迈过了两道坎:第一 道坎,改革开放以后,经过22年,到了2000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了下中等收入阶段。第二道坎,又经过10年,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由下中等收入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现在是过第三道坎,目前我国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预测再过不到10年,到2023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3500美元,将进入到高收入国家阶段。

  不同阶段的发展,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是不同的。

  由低收入进入下中等收入,主要靠“市场驱动”,靠由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潜力。

  由下中等收入进入上中等收入,主要靠“要素驱动”。所谓要素主要是人力要素、资本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土地要素。要素投入见效快,所以这十年经济增长速度很快,都在10%以上。

  由上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前进,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就不行了,因为人力成本在提高,资源、环境、土地的制约在加强,过剩产能和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和效益降低,都突显出来了。所以,这个阶段的发展必须主要靠“效率驱动”。效率驱动主要靠以创新为首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就是现在我们说的转型。中国人应该满怀信心地迎接这个新挑战,

  第四点,正确认识我们的道路。

  中国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是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并不是发展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就一定要落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词是世界银行根据拉美一些国家的情况提出来的。这些国家主要没有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萎缩了,农民破产了,进到城里又不能充分就业,许多人成为无业游民,城市出现了人数众多的贫民窟,形成城市的二元结构。于是经济发展出现了停顿甚至倒退。陷阱就是这样出来的。

  这些情况在中国都没有发生,我们走的道路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工业发展了,农业也发展了,进城的农民绝大部分都获得了就业,有了比过去更高的收入,近年来农民收入提高速度高于城市居民,国家对进城的农民工非常重视,逐步提高他们的市民待遇,公共服务也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如此等等,中国的正确发展道路和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决定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因为我们没有挖这个井。

  第五点,正确认识当前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经济发展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民生经济的发展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的亮点。教育、医疗、养老、失业、低保等等公共服务事业,空前发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扶贫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发展经济跳出了“唯GDP”,更重视发展成果共享,提高群众的“获得感”。

  第二个变化,经济结构有了明显的调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在高科技和高端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新的进步,我国已经有一批有些优秀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显露头角。继联想、海尔之后,阿里、华为、万达等已经成为国际上冒尖的企业。最近小米在印度开新品发布会,能容纳1000人的会场,竟有8000人报名。

  第三个变化,消费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状况是经济状况的基础性反映。从目前中国人的消费状况你能看到经济衰退的影子吗?我们看到的是相反的情景:

  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大大增强了。过去消费、外贸、投资三驾马车中,消费处于薄弱地位。现在不同了,近年来,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6.4%。

  同时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中高端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中国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外国产品,或者到外国旅游大量购买外国产品,已经引起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有钱的程度和敢花钱的气度,让外国人咋舌。中国游客到日本买了不少马桶盖,引发了广泛的议论。这不是坏事。它一方面告诉世界,中国发展对世界是好事,中国人不那么狭隘,你们有好许多我们照样购买。一方面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促进。中国消费的升级,必然带动中国产业和制造业的升级。

  这三个变化加在一起,就可以解释这种现象:作为生产者和供应者的企业,目前感到压力比较大,因为他们要适应供给侧的改革;而作为消费者不仅压力没那么大,而且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我们的信心可以从宏观分析中获得,其实,更可以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获得。

  总之,我们认识形势,不要只听一些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只言片语,不要听信一些人为吸引眼球而发的惊人之语,更不能自己吓唬自己,听风就是雨。通过我今天说的五点,对中国未来发展做出正确判断并不难,树立信心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最近中央电视台采访了世界银行总裁拉加德女士。记者问,世界上有的人认为中国经济会硬着陆,你怎么看?她明确地回答,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中国经济有巨大的潜力,有解决问题的足够的手段和工具,中国政府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世界许多有识之士和我们的看法是一致的。

  心未来,行未来。用不了十年,中国就会成为高收入国家,中国人不仅更有钱,而且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也有很大改善。让我们满怀信心行动起来,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努力。(作者系品牌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经济日报原总编辑,艾丰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