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耀:微公益是青年人奉献给中国社会的礼物

日期:2012-08-09 浏览:297 来源:品牌中国网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

  品牌中国网讯 8月9日,由品牌联盟主办的2012品牌中国(青年)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青年与微公益”。来自青年领袖、公益人士、媒体、著名专家学者、优秀青年学子等100余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图为: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发表主题演讲。

  王振耀:

  今天讲的题目是微公益,微公益是什么?微公益是以青年为主流群体的一个公益活动,展现了中国青年人的价值。

  中国青年人特别是大家说的80后,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向全世界来展示他们的形象。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之后,中国的80后第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他们的主动、他们的公益、他们的爱心。在灾区,看到了这样的希望,一个新的中国正在出现,只是大家还没有接受它。

  到了2011年,中国的青年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公益的历史,这个历史就是“微公益”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2011年应该事故微公益元年,已经载入中国的公益史册,也就是说青年人从08年汶川地震到2011年,一个青年群体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可以看两个案例。

  第一个例子是邓飞,邓飞是去年微公益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微博打拐。第二件事情是他发起的“免费午餐”,他跟记者交谈的时候说发起时有多么艰难,多么偶然,但最后成功了。这个成功的缩影是什么,2011年4月份,几个年轻人想发起免费午餐,到10月份成为国务院重大的基本政策,当然国务院的政策是“营养午餐”,160亿元覆盖了260万名学生。接着他们又去做儿童大病的免费保障问题。

  微公益的意义

  第二个例子是中央台的王凯,他们几个年轻记者发起了“爱心衣橱”,将社会力量和政府媒体相结合,同样是做微公益,一方面是调查记者,调查记者是调查社会不公正的事情,原来是斗争性,是要和社会的黑暗现象不断地揭露。第二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们是官方记者,但他们做了爱心衣橱,意义意义有三点:

  第一、他们开辟了用微博推进公益的办法和途径,使行善容易,所以称之为是“容易慈善”,这是新技术与慈善的结合,这是青年人奉献给中国社会,当然也是奉献给国际公益界的一份礼物。

  第二、微公益客观上引领了公益慈善的潮流。它是以建设为主,许多知识群体,中国的几千年知识,往往夹杂着多方面的批判要素,是以批判为主的。很多人说物欲横流等等,好像中国社会黑暗的不得了了,这是传统理念的影响。但是微公益不说黑暗,说问题,然后说解决的方法,来做建设。“建设性”不得了,它释放出了中国青年人中国社会巨大的建设能量。

  第三、国务院批准了“免费午餐”政策的背后关乎中国未来的社会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的前途。千百年来都习惯于一个词“自上而下,”,往往习惯于“皇上圣明”很多的电视剧都是说这些话,延续下来的词“英明、伟大”都用在中国上面不用在下面,所以下面年轻人只有听。但是免费午餐变成了什么模式,免费午餐是一些年轻人的创造,仅仅用几个月,然后引领中国政策的转型。让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采纳了年轻人的行动,年轻人的创意。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结构转型。这个结构的转型带来的影响力将是大家想象不到的。年轻人引领公共决策。

  关于微公益还有两大矛盾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很多人遇到困难就开始上微博,来求助。微公益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群体表达他们需求的一个有效渠道,大家应接不暇。

  第二、微公益随机性强、组织性弱、持续性能否得到保持?这样的前提下微公益将来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方向呢?中国年轻人的希望是要调整原来的传统思考方式。传统的思考方式稍微做一点调整就能开创中国历史,包括做巨大的生意。

  微公益将来怎么发展?有四个发展趋势需要研究:

  第一、微公益将会更深入广泛的发展,将会改变公益格局,它实际上是一场公益革命,关键是如何推进这一场革命。

  第二、微公益将会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推动力量,它会对公共政策,公共事务的改革产生出巨大影响。

  第三、微公益会更有组织性,借助于网络平台它会开发出更多的公益资源。小组织、小群体、小项目、大平台。

  第四、会更加突出微公益的特色,是非常快的与大众的实际需求密切地结合起来的活动,回应大众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微公益需要注意的是国际化,对内已经开放,通过微公益已经实现了一种社会的比较系统的全面的自主性行动,现在是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将微公益的平台建设得更有社会影响力。

  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应该是“站在前辈的肩上”,不是重复或者是仅仅学习过去的知识,站在前辈的肩上接受教训,也吸取过去的智慧和理念,相信微公益在不远的将来会全面刷新中国公益慈善的历史。